最近,什么值得买平台在成立十五周年之际神牛资讯,联合15个品牌发布了《关于生活的15个提案》,提案中展现的每个场景,都成了观察当代人生活态度的万花筒。
说到旅游生活,提案中写道“在路上的人,永远年轻”;提到美食生活,“要诗和远方,也要吃好喝好”的提案,温暖每个小吃货;江小白那句“总在微醺时找回自己”,捕捉到每个爱喝酒之人的松弛时刻。
什么值得买发布的这15个提案,仿佛一面面映照生活的镜子。它们懂得山河湖海的壮阔,也深知厨房方寸间的温度;它们尊重每一份独特的兴趣,无论宏大还是细微。这15个提案虽然无法概括所有人的生活切片,却捕捉到了用户对生活的热爱。
正是这份对生活脉搏的细腻把握,让“什么值得买”这个名字,成为了一个能安放当代人兴趣与表达的新空间。也难怪,当它选择在十五周年之际,突破传统的庆祝方式,转而用这样一份“生活素描”与用户对话时,这背后,是怎样的深意?
答案,或许就藏在那些被提案温柔照亮生活多面体之中。
兴趣,是被低估的隐形生产力
用户的兴趣爱好,是一种被低估的隐形生产力。
根据马斯洛需求原理,人的需求分层次进行,即生存 > 生活 > 娱乐 > 自我成长。生存需求之外,无论是娱乐还是自我成长消费需求,背后都有一条潜在的逻辑——兴趣消费。
1932年,克里斯蒂安森因出于对木制手工的兴趣,建立了乐高玩具帝国;马斯克最初成立SpaceX,也是源于对太空探索的热爱。
从消费端来看,“男孩一面墙,堪比一套房”的潮玩经济,飞盘、徒步、露营等中产运动蔚然成风都是兴趣消费的投影。有数据显示,人们每天会用50%的时间通过不同的途径和媒介浏览自己喜欢的内容。
尤其随着互联网高速发展,兴趣消费趋势呈现出多元化、个性化、注重体验等鲜明特点。大家的兴趣爱好点涵盖娱乐休闲、时尚美妆、餐饮美食、体育运动、文化艺术、旅游出行、科技数码等诸多生活领域。
这些不同的兴趣领域,就如同一扇扇展示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的窗口,不仅展现了他们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,也为我们揭示了消费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与潜在机遇。
这也就能理解,什么值得买为什么要在十五周年的节点,重新定位自己。今年5月,什么值得买正式升级到什么值得买Gen2,完成了从“科学消费”到“兴趣消费”的进阶转变。过去科学消费的推荐模式,虽然能帮助用户高效决策,但对于不同人群形形色色的需求,“科学”总有难以覆盖的地方,平台要想更好的连接用户和品牌,必须变得更包容、更丰富、更多元。
向“兴趣消费”进阶后的什么值得买,就像其发布的15个生活提案,用户可以自由分享自己的兴趣心得和消费见解,以各自的方式诠释着对生活品质的追求、对兴趣爱好的执着,也塑造出了多样化的消费图景。这15个生活提案只是有关兴趣的小小管窥,背后,则是对于具体的每一种生活、每一个人的关注与关怀。
神牛资讯
成为“兴趣消费指南”,
值得买做对了什么?
从兴趣爱好的多样化发展,到特色人群的精准画像,我们看到了兴趣消费的巨大潜力。
品牌若想真正触达用户,关键在于与用户建立深层的情感共鸣,深刻理解他们的精神需求与生活状态。
无论是满足用户对快乐、治愈、求知、社交的情感需求,还是为他们提供契合兴趣的产品与服务,都能为刺激消费开辟了新的路径。
我发现升级后的什么值得买,便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新阵地。它不仅是一个传统的购物平台,还是一个融合了比价神器+兴趣社群+开箱测评+天然种草池的多元空间。
尤其是在兴趣社区界面,涵盖了数码、汽车、家居、影音、运动、美食、旅游等各种能想象到的兴趣爱好,点进去就能一键直达“同好聚集地”,就算不买产品也能当成了兴趣交友群,算得上是当代人的“兴趣消费指南”。
由此可见,什么值得买对于大家兴趣生活的洞察,不仅限于十五周年的提案海报中,而是实实在在扎根于生活之中。
最关键的是,什么值得买不仅发现了兴趣生产力的价值,还将其放大成为品牌实实在在的销量与GMV。
据值得买科技发布的2025年618战报,在国补和兴趣的双重推动下,平台助力42个品牌达成超千万GMV,内容发布量同比增长17.28%。
其中由潮玩、游戏等兴趣标签带来的销量增长格外亮眼。任天堂Switch2预售,拉动平台游戏硬件GMV全周期同比增长180.18%,品类GMV TOP3的单品均为Switch2及相关卡带套装;潮玩顶流LABUBU热度持续攀升,“什么值得买”平台内泡泡玛特GMV同比增长53.60%。
什么值得买作为兴趣消费的引领者,有两个必杀技。
1.深刻洞察用户需求,死磕“值得买”
成立十五年来,什么值得买每次升级,都是通过洞察用户的核心需求,让“值得”变得更超预期。
2010年,消费者对电商购物的经验与信任度不足,“什么值得买”以中立的第三方立场,为消费者推荐靠谱渠道和值得好物;2015年前后个性化消费成为主流,平台自研算法和商品库,让商品推荐做到千人千面;2020年以来消费信息过载,“什么值得买”就死磕内容和质量,帮助消费者高效决策。
如今,当代人对商品的功能性需求已趋于饱和,更加关注品牌背后的意义、审美体验以及情绪价值,兴趣消费成了当代人的解压方式和社交货币。
如上文所说,兴趣消费虽能量巨大,但其多元化、个性化的特点,使得品牌和消费者连链接过程中存在不确定性。
什么值得买的应对方式是,通过AIUC引擎将收集到的全网消费内容深度加工处理,继而从消费相关性、内容可靠性、信息密度值、作者知名度等12个维度提取兴趣标签,随后再与用户画像精准匹配。不仅帮用户了解兴趣、管理兴趣,更能帮用户拓展兴趣、发现兴趣。
这种源于用户洞察的兴趣标签,能极大地提高品牌营销精准度和用户决策效率。
2.打破兴趣+消费壁垒,重构“人货场”
从平台和品牌角度看,什么值得买能将兴趣转变为销量,靠的不仅是概念而是生态。
早在上一个阶段,什么值得买就已经将兴趣社区融入消费中,现阶段平台又借助AI的力量,彻底打破兴趣和消费之间的壁垒。
举个例子,对于标签里的“汽车爱好者”,系统可以从用户的分享中挖掘其具体的喜好,比如是喜欢赛车还是家庭用车,在此基础上平台能定制化推送内容,让品牌更精准的连接用户。与此同时,用户购物后的真实分享既能在社区结识更多懂车、爱车的伙伴,也能反哺品牌进行产品升级和营销布局。
以一篇介绍洗碗机的文章为例,点击AIUC引擎筛选判断后的“文中商品”标签,就能看到商品的卖点解析、风险提示和真实的购买建议,能帮助消费者提升决策效率。今年618期间,AIUC标签识别扩至去年的15倍,内容审核时长缩短至去年的1/8。
在购物完成后的分享阶段,AIGC引擎能够帮助创作者快速生成所需内容和图片,不仅提升了内容生产效率,更有效增加社区内容数量、丰富社区内容生态。
在AI技术的加持下,GEN2不仅让产品功能更完善、用户体验更优化、用户创作流程更顺畅,还进一步推动了消费者决策效率的提升,促进消费增长。今年618期间,“什么值得买”GEN2首页人均GMV同比提升15.1%,通过平台AI购物智能体达成的订单转化率同比提升162.6%。
在多年内容积淀和AI算法的助力下,什么值得买场域内已经形成 “购买 - 分享 - 认同”的消费闭环,重建兴趣生态下的人货场。
什么值得买的案例证明,兴趣+AI正在成为品牌跳出内卷的解药,传统电商的边际效应递减已成定局,内容力才是激发用户消费热情的密钥。
每一次为兴趣买单,
都是为美好生活投票
消费,正在成为新时代的劳动。
不得不承认,随着互联网电商的发展,消费这个动作所需要付出的决策成本越来越高。
从渠道上来看,线上多平台线下多渠道本就选择众多,再加上渠道成本的差异,不同渠道的产品品类和价格也有所不同,无形中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成本;从内容上看,购物节和电商营销新玩法加速信息过载,社交媒体上的海量海量攻略也在无形中加重了大家的“错失恐惧症”。
诸多选择中的购物微决策让消费者感到疲劳。青山资本2024年中研究报告数据表明,成年人平均每天需要做出至少35000个决定,仅一次消费行为就会涉及上百次微决策,决策背后的疲惫不仅让消费者决策困难。对于消费者而言,有时消费反而变成了一场不幸福、反而辛苦的“劳动”。
对于什么值得买,需要考虑的是:如何让消费变得更有幸福感。
《2025年上半年兴趣消费趋势报告》总结出2025年上半年中国兴趣消费市场的四大趋势:精神旷野、乐活自我、极智乐趣、宠爱生活。从这四种趋势中可以窥见,提升当代人消费幸福感的几个关键词:情绪价值、精神疗愈、身份认同。
纵观什么值得买的十五年发展史,这几个关键词始终贯穿于平台价值观中。
比如什么值得买为了尽量确保平台的内容有用、有趣,且能帮助用户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。 如今什么值得买2.0时代的“兴趣消费”,更是把消费与当代人的生活态度高度融合。
举个例子,有用户在社群聊天发现,有人把1.5L大水壶评价为“摸鱼神器”,他们还在跟帖中当水壶变成一种社交货币,一起监督喝水聊天放松。无意间的兴趣发现,带来的不仅仅是一次消费,随之而来的社交的愉悦感和圈层认同感才是幸福的来源。
什么值得买不仅重新定义了“值得”,更是将平台打造成通往美好生活的通道。于品牌而言,未来在什么值得买上的布局重点,不是价格战和参数内卷,而是对高阶价值的深耕,这必将成为品牌增长的第二曲线。
消费是手段,兴趣是内核。在兴趣消费时代,什么值得买重新定义“值得”:每一次消费都是对自己喜欢的生活投票,这一内核充分代表着当代当代人的消费哲学——为热爱,就值得。
在商业的赛道上,只有与时代精神共振,才能跑出真正的加速度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神牛资讯,侵权请联系删除
天盛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